独龙江公路回荡着“山间铃响马帮来”的历史音符,独龙江公路镌刻着几代交通建设者奋斗和奉献的足迹,独龙江公路承载着新时代的使命和担当。
独龙江公路宽,宽就宽在热情欢迎和拥抱五湖四海游客来大峡谷旅游观光;独龙江公路美,美就美在与自然和谐共生、与时代同频共振,谱写好中国梦云南新篇章的意境和蓝图之中;怒江交通人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接续奋斗,让怒江的公路更长更宽更美!
——题记
在祖国的西南边陲,怒江峡谷深处,独龙江畔,有这样一个默默奉献的平凡公路人:
2018年11月荣获“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职工标兵”称号;
2020年6月,他所在的独龙江公路管理所荣获交通运输部、全国总工会“2019感动交通年度十大人物”称号;
2021年2月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2021年4月荣获“云南省青年五四奖章”称号;
……
他,就是怒江公路局贡山公路分局独龙江公路管理所党支部书记、所长龙建平。
龙建平,是独龙族第一代养路工,家在独龙江乡。独龙江南边、西边与缅甸接壤,北边与西藏毗邻,东边被高黎贡山阻隔,是中国唯一的独龙族聚居地,也是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独龙族是全国特少民族之一,是典型的直过民族。
跟党走 养好独龙江公路
独龙江乡不缺资源,缺的是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因为独龙江公路翻越海拔近4000米的高黎贡山,每年有半年被大雪封山,公路无法通行。一直是独龙族群众心底里的痛。封山了,外面的人进不去,里面的人出不来,独龙江成了与世隔绝的孤岛。这里最优质的资源就是生态环境优越,有一眼望不到边的原始森林,有一年四季清澈见底的河流,因道路不通、不畅,产业发展滞后,日子越过越穷。
1999年,在高黎贡山海拔3000多米的雪线上,国家投资一亿多元,修通了全长96公里的独龙江简易公路,结束了独龙族群众出门靠砍刀开路、攀藤附葛,过江靠溜索竹筏的原始生活。独龙江公路成了独龙族群众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是独龙族同胞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命脉。
在建成通车的15年来,独龙江公路助推着独龙族奋力追赶的步伐,却因每年大雪封山阻路半年之久而日渐“乏力”。2014年4月10日,随着独龙江公路改建工程的实施,长6.68千米的高黎贡山隧道打通,让独龙族踏上了通向文明进步和共同富裕的小康之路。随着独龙江公路高黎贡山隧道内传出的最后一声轰鸣,独龙江每年大雪封山半年的历史彻底结束。隧道的贯通,让独龙族通向山外的路不再艰难崎岖,让冬季的高黎贡山不再是“生命禁区”,独龙族群众步入了与全国一道脱贫致富的快车道。
2016年1月26日,独龙江公路管理所成立,管理所位于独龙江乡孔当村民委员会鲁腊村民小组,距离独龙江乡政府约1公里。同年,龙建平和他的同事通过云南省交通运输厅的特招考试,进到公路系统,成为独龙江公路管理所第一批职工。从此,他们的任务就是守护好独龙江公路,深知这条路、这份事业对于他们来说有着特殊意义。独龙江公路管理所的10名职工全部是独龙族,他们中或做过当地村干部,或跑过运输,或外出打过工,都经历过以前交通不便、与世隔绝、贫穷落后的日子。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无怨无悔地为独龙族守护着这条连通外界的“生命线”。养好公路、保障畅通,就是为独龙族守护起希望。所以,这条路不能断,这条路也不会断!
刚到单位上班时,他对公路养护工作一窍不通,对公路养护知识更是知之甚少。成为公路人以来,龙建平无数次进出独龙江公路,对独龙江公路有了更多的了解,仅靠人工养护独龙江公路根本解决不了独龙族群众安全出行问题。在组织的关怀下,他积极到建设施工工地学习装载机、压路机等机械设备操作。“10名独龙族同事中就我一人出来学习机械,可不能丢脸。”在学习过程中,为尽快掌握知识、提升机械操作驾驶技能,他积极主动向师傅请教,和进步较快的同事们取真经,在充分了解机械构件及相关原理的基础上,抓住别人休息的空隙时间主动磨合机械。在机械操作学习的三个月里,他采取“笨鸟先飞”的办法将技术提了上去,为今后养好公路打下了坚实基础。
回到公路管理所,他主动跟同事们分享公路养护技术,在分局的统筹安排下多次参加岗位学习等技能提升培训。从最初的水沟清理,边坡、路肩修整到坑塘修补、稀浆封层,再由推雪保通到水毁抢险,每一项养护工作都积极参与,亲自实践,从学习实践中积累宝贵经验。在组织的精心培养下,单位现有的机械设备基本都能熟练操作,日常养护等工作信手拈来,抢险保通冲在一线,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与同事们在养护与抢险中不断总结和摸索,慢慢总结出一套适合独龙江公路实际情况的养护与抢险经验,并投入实践,为独龙江群众出行提供了更加安全可靠的通行环境。
独龙江山高谷深、气候多变的高黎贡山一年只有“两季”,雨季和雪季,在这里开展公路养护,雨季清塌方、冬季除积雪成为公路人的工作常态。塌方险情就是命令!2020年5月25日,由于连续暴雨导致贡山全县各处发生水毁灾害,贡山县遭受近10年最严重的自然灾害,独龙江公路也遭受了建成通车以来最严重的水毁,全长79.138公里的独龙江公路水毁点多达209处,独龙江公路全线阻断,独龙江乡告急。身为一名党员,在交通、通讯中断与上级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他积极同乡党委、乡政府汇报并组织管理所党员,职工与乡党委、乡政府一同对独龙江公路(乡政府往隧道口方向)进行抢险作业,通过9天9夜奋战打通独龙江公路便道,终于和云南省公路局组织的怒江、大理、保山公路局抢险保通大队胜利会合,6月7日,护送366名滞留游客安全离开。
通车那天听得最多的也是最开心的话是游客们说:“独龙江是个美丽的地方,我们还会再来!”这是对公路人的莫大鼓舞,更加坚定了公路人守护好独龙族这条连通外界的“生命线”的信心和决心。
在全力养护保通公路的同时,他们充分发挥行业特点,积极融入到独龙江乡脱贫攻坚工作中,在上级单位的全力支持下,打破就业岗位稀缺的制约,主动为乡亲们在家门口提供就业岗位。先后选聘150名独龙江公路沿线村小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担任公路护路员,和同事们手把手教会乡亲们公路养护技能,让他们在闲暇时参与到独龙江公路的养护工作中,增加他们的技能水平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收入,这种“公路养护+扶贫”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为独龙江乡“率先脱贫、全面小康”贡献公路人的智慧和力量。
草果种植是独龙江乡的主要经济产业,每年10月初至11月底是草果成熟的季节,大量采收的草果通过独龙江公路运出大山,但这两个月也是雨季、雪季的交会期,气候复杂多变、灾害频繁。每到这个时候,他和同事们吃住在路上,排查灾害隐患点、保障道路通畅,确保草果运得出去,农户的腰包鼓得起来。
感党恩 一跃千年奔小康
“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走遍独龙江乡,所到之处都能强烈地感受到,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独龙江展开了一幅最美的动人画卷。
“独龙江太美了!”初次进入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的人们都会发出这样的惊叹。
“独龙江真的变样了。”多次进入独龙江乡的人,每一次的感受都不同。
曾几何时,偏远封闭、贫穷落后是独龙江的代名词,横跨东岸的高黎贡山,遮挡了独龙族眺望的视线,也阻挡了群众远行的脚步。层峦叠嶂的担当力卡山,虽然是国境线上一道难以逾越的天然屏障,却也屏蔽了独龙族开放的大门。每年冬春季节大雪封山,这里被封闭隔绝长达半年之久。
“直到上世纪90年代,我们独龙族同胞除了救济粮贴补,还要靠采挖野菜、狩猎、打鱼才能勉强度日。”说起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被当地干部群众亲切称为“老县长”的高德荣同样记忆犹新。直到2003年国家实行退耕还林政策,每亩补助210斤粮食后,当地群众的温饱问题才算勉强解决。在这之前,绝大部分独龙族群众住的是茅草房、木头房或篱笆房,不少家庭全部家当不值500元,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900元。
而今,随着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贯通,独龙江已不再是“遥远”的代名词,简易搭建的篱笆茅草屋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错落有致、特色宜居的农家小院。怒江的第一个5G电话从独龙江打出,让古老的村落与现代文明携手同行。漫山的丛林里成片的重楼、草果等产业孕育着独龙族群众发展的希望。
独龙江公路畅通了,四方游客慕名前来,都想一探秘境独龙江、纹面原始部落。大量的游客前往独龙江乡,农家乐生意火爆,生产出的农特产品、手工编织的独龙毯成了游客争相购买的抢手货,乡亲们的腰包鼓起来了。
经过5年的整乡推进整族帮扶,实施完成了安居温饱、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发展、素质提升等六大帮扶工程,独龙江乡变成了“人间天堂”,独龙族一跃跨千年奔小康。
作为独龙江乡的一员,龙建平和同事们发自内心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这是他们心灵深处的情感共鸣,也影响着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听党话 学有榜样向前进
说到独龙江的发展,不得不提的是老县长高德荣。他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得者”“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党和人民授予他“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高德荣老县长是独龙族的“带头”人,独龙族的骄傲。在独龙族心里,他是一位可亲可敬的“老人”,他是共产党给独龙族人民派来的好干部。
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实施独龙江乡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项目以来,独龙江的公路变长了、变平坦了,独龙族人也住上了做梦都没有想过的新房子,还有了可以挣钱的草果产业。这一切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县长”付出了很多心血,大家非常感谢老县长。但老县长说:“不要感谢我,要感谢共产党!”他也经常跟乡亲们说:“咱们独龙族什么都可以忘记,但不能忘记共产党的恩情,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独龙族今天的一切!”
老县长还说:“要感谢共产党,不能光说在嘴上,自己要动起来,我们不能老是等、靠、要,要把上级给我们扶贫的钱当成种子钱,一块钱要变成两块钱、三块钱,不然独龙族就没有希望”。老县长是乡亲们的亲人,乡亲们离不开他,他也离不开乡亲们,一直跟乡亲们生活在一起。
高德荣老县长格外重视独龙江乡公路的发展。他说过,“独龙江最大的问题在交通,仍然是路的问题”,“多一段路、多一座桥,就能尽快连通山外发展的‘大动脉’,彻底改善交通条件,这是我和所有独龙族群众最大的心愿!”
除了老县长高德荣外,怒江公路系统党的十五大代表、“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云南省劳动模范余正忠也是龙建平学习的榜样。余正忠所带领的牛郎当道班1989年9月被云南省政府授予“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先进班组”称号,1990年12月和1991年4月,被国家交通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分别授予“优秀养路道班”和“全国先进班组”称号。
牛郎当道班管养的公路,是内地通往贡山县及西藏察隅地区的唯一公路,但就是这样一条关系到边疆少数民族人民生产生活及边疆稳定的公路,却是一条“文化大革命”中突击性修建的等外公路。它不仅弯多路窄,而且路基软,缺口多,给日渐繁忙的交通运输事业带来诸多不便。牛郎当道班的同志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下决心进行彻底改造。多年来,他们不停的用他们粗壮的双手和坚忍不拔的决心,改弯道、补缺口、挖视距台、挖运土石方,9公里路越养越宽,越养越直,成为怒江峡谷的“土柏油路”。
2010年6月9日,贡山公路管理段成立,新成立的单位犹如新生的孩子,作为一个老党员、老养路人,“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深深牵动着余正忠同志的心。由于原牛郎当道班长期无人居住,土地大部分被村民栽种农作物,而在新单位未建好之前,贡山公路管理段需在牛郎当道班办公。余正忠同志曾在牛郎当居住工作多年,熟悉附近的每一户农民,通过协调帮助收回原附近村民使用的站所土地,并进行了划界,避免了土地的流失,保障贡山公路管理段工作的正常开展。
作为老公路人,他十分关心贡山公路管理段这个“初生的孩子”。五四青年节时,他给新工讲述了当年养路的点点滴滴:“当年养路没有任何的机械设备,都是靠人力,但他们养出的路都是土柏油路,平整舒适。贡山地势险恶,雨水多,泥石流以及塌方灾害屡次发生,养路条件特别艰苦,需要新工从思想上统一起来,养成艰苦朴素,努力学习,奉献峡谷的精神,平时多学习公路养护的基本常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就这样简简单单的几句话,讲出了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他朴实的言语坚定了青年们成为新一代护路卫士的决心和信心。“公路养护事业为人民”是余正忠同志从事公路养护行业的座右铭,也是他勤奋工作责任意识的动力来源,他坚信傈僳人的那句格言:“只有斗败的汉子,没有不敢斗的男子”。他对自己所养护的每一段路都倾注了深切感情,这是每一个公路养护人要向他学习的关键点。
龙建平和同事们始终沿着前辈劳模的奋斗足迹,牢记初心使命,奋勇前进。
党有号召 交通人必有响应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公路有起点,服务无终点。交通人将立足职能职责,坚决带头响应党中央号召,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交通出行的向往不懈努力。
我们生活的这个伟大时代,是无数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奋斗出来的,继承和发扬伟大建党精神,认真践行“只有横断的峡谷、没有中断的公路”誓言,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牢记“养好公路为初心、保障畅通为使命”,始终服务人民,积极融入怒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