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好农村路”铺下的是路,连接的是党群心,带来的是致富经,奔向的是振兴梦。
在撕掉贫困标签、书写发展奇迹的过程中,西双版纳州交通运输部门充分发挥“先行官”作用,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与决战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与交通强国建设同步谋划、一体推进,打出了一套交通运输服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组合拳”,打通农村发展“最后一公里”。
农村公路是覆盖范围最广、服务人口最多、提供服务最普遍、公益性最强的交通基础设施,是人民群众感受最直接的领域之一。如今,以“四好农村路”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从根本上改变了西双版纳州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近十年来,西双版纳州共新改建农村公路2300公里,实施安防生命防护工程3253公里,危桥改造项目87座。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率从77%提升至92%,乡镇通三级公路占比从58%提升至86%。惠及近 2920个村寨75.1万农村人口,新增218个建制村通客运,广大农民群众正享受到“出门硬化路、抬脚上客车”的便利,一条条农村公路把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扶贫开发紧密连接,大大激发了农村活力,新村、新貌、新气象,极大地拉动了广大农村地区茶产业、橡胶产业、热带水果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广大农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农村公路已经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致富路、幸福路、连心路、振兴路。
以“建好”为基础,打造“公路+产业”的示范路
道路通,百业兴。“四好农村路”通村畅乡,承载了人流、物流,带动了信息流、资金流,促进了知识的传播、文化的交流、风俗的改进,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带去了人气、财气,也为党在基层凝聚了民心,对党巩固执政基础,团结带领亿万农民群众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意义。推动“‘四好农村路’+产业融合”,带动就业成果共享。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保障。建设“四好农村路”突出成效就是走出“‘四好农村路’+乡村振兴+脱贫攻坚”联动发展的路子。建设“四好农村路”除了向上级积极争取项目资金,还大力支持和鼓励多方面筹集资金,培育引导社会各级力量共同加入“四好农村路”建设。
景洪市橄榄坝环坝路穿越31个寨子,公路建好后,给群众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当地盛产香蕉、火龙果、菠萝等热带水果,经销商直接上门收购,美丽的村寨、通畅美丽的道路让生态农庄、农家乐落子在这里,吸引了越来越多游客,人们越来越喜欢来这里周末游,当地产业的发展让百姓生活越来越好。
景洪市菜阳河至勐宽公路,道路建成后路域环境优美,路肩两侧种植黄花风铃木和凤凰木,将热带雨林、乡土风情、人文景观和农村公路有机融为一体。车行其中,如同穿梭林间,清新舒适。同时也助推了沿线村寨经济作物的销售,村民种植的生态农产品得以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收益更加可观。围绕助推乡村振兴,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最大程度地将热带雨林、乡土风情、人文景观和农村公路融为一体,谱写民族与自然和谐发展新篇章。便捷的交通加速了群众的致富发展之路,家家住上了安居房,发展了特色产业,学生就学、民众看病都有了保障;勐腊县易武公路的修建从开通到通畅,公路越来越好,经销商直接到易武收购古茶,随着古茶价值的不断提高,当地的茶农越来越受益,生活越来越富足;勐海县修建了通往南糯山的茶园路,产业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让当地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
建设好农村公路,延伸了产业链,服务农村电商。邮政公司与商务部门合作完成了勐海、勐腊“县乡村”三级农村电商服务运营网络,发挥邮政线下渠道优势,整合西双版纳知名农特产品资源,通过全省邮政线上线下分销渠道销售本地农特产品。
修好一条路,带活一大片。农村公路与国省干线公路、城市道路、其他运输方式有效衔接,有效盘活了农村地区的资源,为广大群众铺就了致富通道。大力发展“农村公路+”模式,促进农村公路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快乡村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建设。成为各地拓展农村公路附加值的有力抓手。结合乡村产业布局和特色村镇建设,一大批乡村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涌现,农村公路与产业、旅游、文化融合发展,形成优势互补,让脱贫攻坚质量更高,让乡村振兴动能更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全长1.5公里的进村大道,连接着勐海县打洛镇龙利大桥,进村道路两侧种植着蓝花楹、叶子花、旅人蕉、散尾葵等珍贵树种,建设了以“设施美、绿化美、路域美”为标准的龙利村进村路。龙利村通过打造农村公路精品观光带,推动“特色经济作物+庭院经济”模式产业发展。据统计,近年来勐海县打洛镇龙利村共接待游客近5000人次,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62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74万元,乡村旅游已发展成产业链。
如今,全州农村“出行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州广大农村群众共享交通发展成果,也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管好”为抓手,构建治理高效的幸福路
结合西双版纳州实际情况,州政府出台《西双版纳州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三县市政府相继出台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改革实施细则,建立健全了农村公路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纳入绩效考核,落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主体责任,有序推进各项改革工作进程。落实农村公路管养责任,明确管护工作目标。
一是按照“县道县管,乡村道乡村管”的原则,州、县(市)、乡(镇)逐级签订《西双版纳州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目标责任书》,全面落实县级政府地方公路管养主体责任,明确县、乡两级农村公路管理权力和责任清单人民政府的主体责任。
二是全面推行“路长制”工作,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责任体系和运行机制,推进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规范化、常态化。结合当地发展,各县市人民政府已制定“路长制”实施细则,“路长制”爱路护路内容纳入乡规民约、村规民约,建立了县、乡、村“路长制”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好各级路长作用,各级农村公路做到管养到位、见效。
以“护好”为保障,建设民族团结的连心路
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开展农村公路管养促好就业帮扶工作。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政策,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在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服务“三农”工作上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全州新改建农村公路486公里,积极推动“四好农村路”就业增收工作,积极推广有条件农村公路开展以工代赈,投工投劳工作,其中景洪市推进工作成效明显。景洪市积极推广农村公路建设以工代赈项目27个,项目累计投资9090.35万元。吸纳当地农村群众投工投劳务工人数243人,其中农村脱贫人口124人。开展劳动技能培训人数243人,发放劳务报酬87.48万元。全州共计拓展公益性护路员岗位448名和非公益性协管员岗位173名,配合开展公路日常巡查、日常保洁、应急巡查、小修保养等农村公路养护工作,为脱贫人口持续增收提供岗位保障。
推进创新养护模式,实现群众性养护与养护市场化相结合。不断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专业化、标准化水平。景洪市、勐海县积极创新县道及部分重点乡道开展管理养护市场化,主要采用专业养护企业和购买社会服务方式,实行社会养护外包。如景洪市乡村道管理上各乡镇街道成立农村公路养护合作社,企业按季度承包实施养护工作;乡镇人民政府依托党员先锋队、青年志愿者、民兵应急分队、建档立卡户、巾帼妇女联合组织开展经常性养护工作。如勐海县乡、村道日常养护主要为群众性养护,由乡镇、村成立“养护小分队”及倾向性招收建档立卡贫困户“护路员”进行养护,村道承包到组、到户。涉及小修保养等专业养护作业,由县乡级管理单位把关,组织专业队伍进行作业施工,逐步推行农村公路养护专业化、常态化、制度化。
以“运营好”为目的,培育融合发展的振兴路。
交通运输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生活,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四好农村路”的发展成果让农民群众从“走得了”到“走得好”,让农村物流从“运得出”到“运得畅”,农村地区交通运输服务品质不断改善,“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加快成为美好现实,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西双版纳交通运输部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服务保障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推动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包容、韧性的可持续交通体系建设,加快推动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让农民群众出行更加满意,让农村运输更加便利,全州建制村通客车率达到100%,开通农村客运线路183条,投入农村客运车辆586辆。全州建制村通邮达标率100%和快递乡镇网络覆盖率均达到100%,共有邮政快递品牌12个,经营主体21个,各类服务网点近417个,其中,邮政公司有298个村邮站、58个揽投站(部分与普服网点重合),民营快递企业备案分支机构51个,末端网点236个。
聚焦出行“最后一公里”,筑牢乡村振兴根基促发展。修通一条路,带动一片产业、致富一方百姓。十年来,西双版纳州交通运输局紧盯人民群众出行和物资运输短板问题,竭尽所能、全力以赴,农村公路新增硬化里程2300余公里、新增安防设施3253公里,累计投资28亿元,实现了建制村到乡镇或县城100%通硬化路、具备条件的建制村100%通客车、危险路段有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
新时代新征程,西双版纳州交通运输部门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不断完善政策法规,提高治理能力,奋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潜心谋划好西双版纳“十五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进一步实施好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在“建好”上更加注重提档升级,在“管好”上更加注重规范有效,在“护好”上更加注重优质高效,在“运营好”上更加注重协同融合,加快形成广覆盖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实现农村公路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奋力谱写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农村公路西双版纳新篇章。